什麼是雙指O環檢測(BDORT)

Bi-Digital O-Ring Test

Bi-Digital O-Ring Test (BDORT),直譯為“雙指O環檢測”。是一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日裔美籍醫學教授大村惠昭(Omura Yoshiaki)在1977年所發明的。並作做一系列的研究、實驗和應用,並在1993年在美國取得專利 (US005188107A)。

BDORT是一個快速、方便、安全又有效地檢測身體各部位的健康情況。除可檢測出已知的健康問題,亦可發現潛藏未見的問題,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而且可正確選擇適合個人體質的營養素,並且可知對食品/藥品是否有過敏和有無副作用等,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資源、時間浪費。

有關BDORT的影片簡介

BDORT的檢測方式

二人檢測法

首先被檢測者將右手(或左手)指與其中一隻指姆貼在一起形成O形狀,另一手放置要測量的對象,如器官患部切片,要使用的營養素,藥品樣本,或潛在的可能過敏原等。之後,醫師再用自己的手施力,嘗試拉開患者的姆指和另一指。檢測者可以根據病人抗拒的程度,來了解被檢測者的器官,營養素,藥品樣本是否適合,或是這個疾病是否起於某個過敏原等。

三人檢測法

在醫院,診所,治療室時,醫者會用代理人(中間人)來檢測患者。 這是因為 作為一個代理人,需要接受專業訓練,方能長時間操作,而不失準確性。至於操作方式則如同上述,只是代理人會以檢測棒,來觸碰患者所需檢測的位置。

BDORT的源起

在1964 年美國脊醫喬治、古赫德 George Joseph Goodheart發表了一種診斷法,名為應用肌肉動力學(Applied Kinesiology, AK),透過測試病者肌肉對外在刺激的反應,來評估身體的情況。常見標誌性動作是被檢測者將慣用臂以水平方式往上抬,並且手臂使力,檢測者將手臂往下壓,由此判斷體內的異常情形。

這個檢測方式後來引起了在紐約大學擔任心臟科主任的大村博士的注意,意識到AK 區域失衡原則 (AK Dysfuntion Localization Principle),就是在觸摸有功能障礙的身體區域會導致大的肌肉(如手臂)力量減弱。後來在1977年時研究腦部循環、病理性觸痛和手的握力時發現了,手部肌肉會變弱的現象。於是開始對這種現象進行研究,他利用醫學院的病人,檢查許多已經有確定診斷結果的病人,利用微刺激施加在病人身上,研究手部肌肉減弱的現象,他從這些研究中更精確地確定器官的代表點。

但他也發現由於大的肌肉,所能接受拉推按壓的測試次數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大村博士的醫學測試需求。於是大村博士開始尋找其他方法,最後他找到了手指。原來手指的小肌肉,所能接受測試次數遠遠超過大肌肉。最後他運用器官代表點的原理,將手指肌肉測試應用到臨床診斷。經過連續以現代醫學的研究測試標準的確認,終於在1981年發表他的研究,也就是日後的BDORT。他到處舉辦研討會,分享他的成果。之後,大村博士萌生起將技術專利化的念頭。

大村博士在美國為BDORT技術申請專利時,過程亦相當艱辛。於1985年10月8日第一次申請專利時,美國專利局(USPTO) 很快就拒絕他了。理由是”根本不可能”。於1987年10月22日第二次申請時,雖然有足夠的科研數據證明,但要求至少有10位當時醫學、科學界的人士來擔保專利申請。於1990年2月13日,雖得到10位權威人士一致証明,但專利局要求這些人士做更多的科研、數據去支持BDORT是科學、可被重覆的。最後於1993年2月23日,得到11位權威人士一致証明、大量數據科研支持,終於獲得美國專利局5188107專利號碼,而且陸續於二十二個國家取得專利。至今為止BDORT是唯一以人體的部位來作專利的。

BDORT的科學研究 (English)

科學家針對BDORT的各種研究,尤其是對手指肌肉力量的研究。

BDORT的運作理論 (English)

以下是科學界對BDORT研究後得出的運作理論